美国就像个大龄剩女
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8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28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美国曾经是个超级大美女,但已渐渐人老珠黄,成了大龄剩女。抓住机会,开始正经过日子,是美国的当务之急。

01

大龄剩女的特征是:年轻貌美结婚条件好的时候,端着架子,不肯嫁人;有的更是只想周旋在男人之间,尽享各种好处。拖来拖去,拖到人老珠黄、生孩子都费劲的年龄,才急着想要嫁人。可到了那时,男性对她却没什么兴趣了。

别看美国现在用各种办法挑衅、制裁,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,但放眼全世界,有能力帮助美国解决他们那些棘手社会问题的,只有中国。不用太长远的眼光,就能看出,美国必须和中国合作,否则,他们是没有未来和出路的。

如果把合作比喻为婚姻的话,美国这位美女,现在还有些姿色,谈婚论嫁还有些筹码。可是美国却像个大龄剩女,不但不正视自己正在人老珠黄的现实,反而还端着“独立女性”的架子,各种胡闹。

要知道,就像一位男性“猛追”大龄女很多年,大龄剩女已经得到丰厚礼物和好处那样,事实上,中国已经多年出大力帮助美国解决他们的社会问题。大龄剩女最好见好就收,也就是美国从对抗中国赶紧转为合作。

如果大龄剩女还不肯放下架子,还指望那哥儿们继续“猛追”她,她得到更多的礼物和好处,恐怕最后只能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了。

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且看下文。

02

二战结束时,美国如日中天,国力达到顶点。

两个数字可以充分说明美国当时的超强国力。一、美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40%以上;二、全世界的黄金储备,75%在美国。

凭借这种超强国力,美国在战后主持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。布雷顿森林体系,概括来说就是,美国用他们巨大的黄金储备,给各国提供货币的“终极担保”——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,而美元和黄金挂钩。各国随时可以拿他们储存的美元,到美国来换走黄金,每盎司(28克多一点)黄金价值35美元。

这样一来,相当于重建了金本位货币制度。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各国,因此有了稳定可靠的货币。客观上来说,这种稳定的货币制度,对战后西方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,发挥了很大作用。

当然,美国也是“无利不起早”,不是免费做贡献。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,美元成了各国的储备货币,也就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货币。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:美国印刷一张100美元钞票,成本只有几美分,却可以到别的国家换来实实在在的价值100美元的商品。

这时候的美国,就像一个青春焕发的大美女。众多小伙子围着她转,争相讨好献殷勤,竭力想要得到大美女的欢心。美国则是“喜欢谁就是谁,想要什么就有什么”。

03

美女都希望自己能青春永驻、容颜不改。可惜,岁月总是不饶人。美国也是如此。他们一度以为,自己二战后那种巨大优势,必将长久持续下去。可惜,到了1960年代,就有了“美人迟暮”的迹象。在其他国家经济发展、越战等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,美国虽然还是超级大国,但优势已经明显缩水。

缩水的表现之一就是,1966年,美国黄金储备为132亿美元,而其他国家已经达到140亿美元。美国黄金储量,从曾经的全世界四分之三降到了一半以下。黄金越来越少,金本位玩不转了。

美国黄金储备的缩水,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。法国、瑞士等国一想,事不宜迟夜长梦多,赶紧把手里的美元换成黄金把黄金运回国内吧。法国为此还出动了海军军舰。1965年一年,法国人就从美国运走了价值1.5亿美元的黄金。

美国一看,你们大家这么干,不够意思啊。我虽然还有不少黄金,但也禁不住你们这么成船成船地换啊。1971年,尼克松总统当机立断,宣布“不换啦!”停止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价格,改成价格随行就市了。

这一随行就市,美元对黄金的比价立刻大幅下跌——美元已经贬值的真相,暴露无遗。美国国内的通胀率也随之上升。

这时候的美国,就像年纪渐大的剩女,在婚恋市场上已经大幅贬值,但是,还没到没人要的地步。几经努力,美国找到了“接盘侠”,那就是沙特阿拉伯。

04

当时的沙特阿拉伯和其他那些中东产油国,刚刚鼓弄了石油危机,大幅提高油价,从每桶几美元,一下子涨到二三十美元,石油收入暴增好几倍。

美国深受石油危机之苦,能源成本大幅上涨。但尼克松“危难之中显身手”,把危机化成了机会,由此找到了“接盘侠”。

原来,沙特等国石油收入暴增以后,立刻面临一个问题——国家安全。成百上千亿美元潮水一般涌来。白袍佬们又惊又喜。喜的是,有了花不完的钱;惊的是,这要是被人抢走,可咋办啊?

就算再有钱,建成自身强大的国防,也不是一日之功。没有强大的国防,却有花不完的钱,这可太危险了。

尼克松洞察沙特们的心理,投其所好,对他们说,美国可以给他们提供军事援助和保护,条件是:产油国的石油贸易,用美元计价和结算,而且,花不完的美元,用于购买美国国债。双方一拍即合,开了香槟。

从那以后,沙特们的国家安全有了保障,可以高枕无忧挥金如土了。而美国得到的更多。

主要的工业国家,需要大量进口石油。也就是说,大家对石油的需求,稳定而大量。此前,美元和黄金挂钩,后来和黄金脱钩了,美元没了根。没有可靠的根,美元“世界货币”的地位就保不住了。几美分印一张票子,就能换来真实商品的好事,没戏了。

经过尼克松这一番操作,“黄金美元”变成了“石油美元”,美元又有了可靠的根。世界货币的地位,保住了!

05

找到了“接盘侠”,美国这位大龄剩女就开始“享受生活”了。

既然美元是世界货币,而且放眼望去,并无其他竞争对手,于是,从1980年代开始,美国经济逐渐“脱实向虚”。美元成了美国真正的出口品。印票子多轻松啊,谁还愿意吭哧吭哧地干活儿呢?

说到美国的“脱实向虚”,人们往往不理解,美国人为什么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“脱实向虚”?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智?

其实,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,或者说,是个恶性循环。既然美元成了主要的出口品,那么,金融业自然成了国家的“战略产业”,必须大力扶持。只有保持美国金融业强大的竞争力,才能确保各国资本通过金融渠道源源不断进入美国,进而确保美元的强势地位。

而且,大量资本涌入美国,是来赚钱的。以往,美国有强大的工业,可以承接这些投资,但工业生产的利润,哪里比得上金融业。美国大力发展金融业,就能轻轻松松让这些资本在美国得到丰厚收益,进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涌入。美国人的收入,也跟着水涨船高,日子过得越来越美。这个组合,简直棒极了。

这就是1980年代美国金融业大“改革”,各种管制全面放松的大背景。那些不利于金融业大发展的管制,被认为都是“反市场”“反自由”的弊政,务必革除。

越革除管制,“金融创新”越多,金融业赚钱越容易,大家越没有兴趣干实业。这可不就成了“脱实向虚”。

美国这位大龄剩女,简直是天天泡酒吧KTV台球房,越来越不正经过日子了。与此同时,大龄剩女的年纪,越来越大,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,已经开始“人老珠黄”。

但是,大龄剩女又找到了一个“接盘侠”,那就是我们中国。

06

美国从1980年代开始的“脱实向虚”,让美国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持续下降。但美国人毕竟还需要大量工业品。这些工业品从哪里来呢?

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能力的巨幅提升,给美国人填补了这个空白。

如果没有中国的巨量工业产能,如果美国只能从西欧日韩等工业国去购买工业品,即使美元是世界货币,这些国家的产能也不足以满足美国的需要。到那时,无论金融上怎么操作,美国也避免不了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。

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中国这位“接盘侠”,美国这位大龄剩女天天泡酒吧KTV台球房的快活日子,是过不下去的。

当然,我们中国也不吃亏。我们虽然给美国送去了大量商品,但换来的,可不只是他们的绿票子,还有大量的科学技术、市场知识乃至制度知识。这个问题,篇幅所限,这里就不展开说了。以后专门写个文章吧。

客观来说,中国的全面复兴,打造出世界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业产能。对美国来说,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。是好事,是因为,正是中国的巨量工业产能,满足了美国人对工业品的需要,帮助美国避免了通胀,维持了美国社会的繁荣和富裕。

是坏事,是因为,中国低价提供的巨量工业品,让美国“脱实向虚”的弊端和恶果迟迟不能暴露,让美国在“出口美元,进口商品;你们劳动,我们享受”的路上得意洋洋地越走越远——现在,已经回不了头了。

有意思的是,从美国人的角度看,大可以认为,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巨大阴谋——充分利用美国的“脱实向虚”,把美国工业几乎掏空,让美国陷入被动和衰退。这可能正是近年来美国人对中国怨气很大的原因吧。不过,这当然是他们自己的责任。

总之,美国这位曾经的超级大美女,在沙特、中国等“接盘侠”的“宠溺”下,虚度时光、不务正业、放浪形骸、不好好过日子,现在,已经成了大龄剩女。

07

中美之间的矛盾,相当于,接盘侠忍气吞声伺候美女,伺候了很多年,付出很多。随着时间流逝,美女正在老去,皱纹赘肉越来越多,不那么美了,可脾气却越来越大,把自己虚度时光不务正业的“锅”,甩给接盘侠,威胁要踢开接盘侠。

接盘侠起初不甘心,还想努力挽回老美女的心,但经历了老美女几次撒泼,接盘侠也寒了心,想自己这是何苦呢,干脆一刀两断得了。

特朗普总统的第二次上台,或许会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。美国虽然已经“人老珠黄”,但毕竟曾经是超级大美女,好好打扮打扮,还是很不错。如果改弦更张停止撒泼,和接盘侠踏踏实实过日子,日子能过得不错。

具体来说,美国在高科技、学术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,还有一些筹码。中美如果深入合作,对两个国家,对全世界,都是好事。这是好的转折方向。

实际上,美国国内的很多难题,基础设施衰败、实业衰败、贫富不均、底层民众被放弃等等,恰恰是中国的优势和长处。美国只有依靠中国,才能解决这些问题。靠美国自己,或者靠他们的那些所谓盟国,根本没戏。

转折的另一个方向则是,大龄剩女还是那个古怪脾气,动辄撒泼摔盘子摔碗,惹恼了接盘侠,接盘侠一怒之下拔腿走人。到那时,大龄剩女就要充分体会“孤独寂寞冷”的滋味了。

《金融化与不平等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24年11月。